搭石说课稿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,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搭石说课稿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搭石说课稿1一、说教材
教材分析
《搭石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。本组课文以“爱”为主题,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。
《搭石》这篇课文文质兼美,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。课文通过对摆搭石、走搭石、背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,赞美家乡人乐于奉献、和睦谦让的品质。
二、教学目标
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要求,我对教材的理解,从知识与能力,过程与方法,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,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;
1.理解脱鞋挽裤、协调有序等词,能正确书写“懒惰、山洪暴发”等字。
2.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
3.初步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,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、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。
只有明确了教学重,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,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。
确定本节课的重点:理解拖鞋挽裤、协调有序等词,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、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。
确定本节课的难点:理解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。
三、说学情
学情分析
经过前3年的学习,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,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场景里离我们现在城市生活较远,学生很难理解,这需要老师的适当点拨。
四、说教法
在阅读教学中,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。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,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,在本文中采用了“读、找、画、议”法、“创设情境”“读中感悟”法,“想象理解”法,“自主,合作,探究”法等.
五、说学法
1、学会联系上下文,想象画面的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句。如文中的“清波荡漾”“人影绰绰”“协调有序”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句子“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,也不能突然止步”和下文“前面的抬起脚步,后面的紧跟上去,明白“协调有序”的意思。
2、鼓励学生交流时畅所欲言:在交流时,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,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,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,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。
3、学习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:掌握读书要领:先想怎么读,再说为什么这样读,最后反复试读切身体会一下自己把握的感情对不对,这样使学生做到读有根据,练有成效,真正形成一种能力。
六、说教学流程
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作者思有路,遵路识斯真”。理清思路,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受,有助于理解重点学习内容所处的语言环境,也为作文安排思路、提供范例。因此,阅读教学要抓住作者思路,才能省时高效。基于以上认识。在教学中,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:
1.图片导入,引出搭石
2.初读课文,初识搭石
3.精读课文,紧走搭石
4.拓展延伸,展开想象
1.图片导入,引出搭石
我将以课文的图片配以音乐,导入新课,我选择这样的过渡语: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,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,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、有郁郁葱葱的树木,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见底的小溪,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,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,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。
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,直奔主题,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。接着我将板书课题,引导学生质疑课题。
2、初读课文,初识搭石
这个环节我主要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,圈一圈难读的词语,并用横线画出描写搭石的句子,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。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这句话“进入秋天,天气变凉,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,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,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,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,让人们从上面踏过,这就是搭石。”这句话教学我将采用讲读法,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,让学生在读中思,读中悟,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是怎么样的。
学生会把目标焦距于课文第一段: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,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。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。每年汛(xùn)期,山洪暴发,溪水猛涨。山洪过后,人们出工、收工、赶集、访友,来来去去,必须脱鞋绾(wǎn)裤。我先介绍铺搭石的原因,随即创设情景,采用复沓的教学方法,和学生配合朗读,让学生理解搭石的重要性。情境创设:小溪是村民们的必经之路。在漫长的汛期里,常常都会有山洪爆发,昔日的搭石也必定消失得无影无踪。所以人们出工就必须——脱鞋绾裤;人们收工就必须——脱鞋绾裤;人们赶集就必须——脱鞋绾裤;人们访友就必须——脱鞋绾裤。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,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,感觉到没有搭石时,人们的是不便、麻烦、甚至是辛苦,从而体会搭石的重要性。
接着我再让学生读读什么是搭石,我想一定别样一番滋味。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,教师不应该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做说破道尽的媒人,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、体验和理解。
3.精读课文,紧走搭石
课文从摆搭石、走搭石、背老人过搭石这个三个画面的描述,这一课时我主要争对走搭石这一画面展开。我主要争对这句话展开分析,
(1)我先分析“行”这个多音字的读音。
(2)每当上工、下工,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,动作是那么协(xié)调有序(xù)!前面的抬起脚来,后面的紧跟上去,踏踏的声音,像轻快的音乐;清波漾漾,人影绰(chuò)绰,给人画一般的美感。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儿童是用色彩、形象、声音来思维的。所以对于“协调有序”这个词的教学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。我先让学生谈谈对协调有序这个词的理解,学生可能懂,但是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,于是我创设情境,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。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,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,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,第四个做后面的,依次类推。
前面的抬起脚来,(一组一桌小朋友读)
后面的紧跟上去(一组二桌小朋友读)
前面的抬起脚来,(一组三桌小朋友读)
后面的紧跟上去(一组四桌小朋友读)
前面的抬起脚来,(一组五桌小朋友读)
后面的紧跟上去(一组六桌小朋友读)
前面的抬起脚来,(一组七桌小朋友读)
后面的紧跟上去(一组八桌小朋友读)……
(红色为教师话,教师开始速度放慢,后面逐渐加快,出现节奏感)
人们没有踩脚、没有人掉入水中,这样动作,那样默契,那样有序,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。 ……此处隐藏17641个字……p>
抬起脚来
后面的
紧跟上去
踏踏的声音
像轻快的音乐
清波漾漾
人影绰绰
给人
画一般的美感
学生通过品读、感受,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“一行人走搭石”是那么协调有序的和谐美。(板书:和谐美)
3、谦让美、尊老美
(出示)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,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,招手示意,让对方先走,等对方过了河,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,才相背而行。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,年轻人总要伏(fú)下身子背老人过去,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。在这一句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“理所当然”一词。我问:当年轻人背老人到了对岸,他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?(不会)为什么?(引导学生从句中找答案)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,年轻人会生气吗?(不会)为什么?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,他一定也曾经(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。)因为这是——(理所当然的事)。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,也一定会有──(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。)因为──(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。)
通过这样反复的理解,乡亲们的谦让、尊老的传统美德也会更深的印在学生的心中。(板书:谦让美、尊老美)
搭石说课稿12各位老师,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《搭石》,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。
一、说教材。
《搭石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。这篇课文文质兼美,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。课文通过对摆搭石、修搭石、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,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、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。
二、说学生。
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,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但是,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,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,需要教师适当引导、点拨。
三、说目标。
1.认识“间、谴”2个生字,会写“汛、挽”等7个生字,理解“无名、汛期”等词语。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快速阅读课文,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,无私奉献的精神,并从中受到熏陶。
3.学习作者仔细观察、生动描写的方法,培养留心观察、用心感受的习惯。
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,我制定了教学目标。教学目标中,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,我把对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重点、难点,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,从而受到熏陶。
四、说教法和学法。
1.选择教法,明确思路。
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,我运用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方式,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,通过让学生理解“景色美”“人性美”等方面,从而受到熏陶。
2.学法指导,形成能力。
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,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。以这篇文章为依托,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,让他们观察生活,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美。
五、说教学过程。
1.搭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,所以,我通过课题直接引入,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,又能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。
2.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,我采用“初读课文”和“精读课文”两种方式。通过初读课文,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,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,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,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,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。这样,既突出了重点,又突破了难点。
3.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,我不仅布置了巩固课堂知识的题目,还布置了运用所学让学生付诸实践的题目,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。
4.板书设计:
秋凉勤劳摆搭石
无私奉献换搭石
搭石是联结
搭石
协调有序走搭石
家乡人们
谦让敬老过搭石
美好感情的纽带!
热爱家乡赞搭石
板书设计,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,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六、教学效果预设。
这篇文章语言优美。我让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,受到美的熏陶,让他们明白,美不仅存在于景物中,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默默奉献中。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,我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,提高他们的能力。
《搭石》教学反思
《搭石》一文语言质朴,意境秀美,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,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:秋凉在即,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,几番精心踩踏;急着赶路的老人,发现搭石不稳,及时调整,满意才肯离去;一行人走搭石,动作协调有致,声音踏踏,清波漾漾,人影绰绰,充满了诗情画意;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,招手礼让,闲话家常;若是谁偶遇老人,蹲身下伏,背负过溪……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“搭石”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。
在教学本课时,我的成功之处在于:
一、以读带讲,读中感悟。
因为本文文质兼美,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,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“读”这一环节的。
1.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,同时提出问题,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。如初读课文时,我的问题是:“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?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。”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,在读中找出“进入秋天,天气变凉,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,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,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,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,让人们从上面踏过,这就是搭石。”
2.再读课文时,我的问题是:“如果没有搭石,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?在书上找一找。”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,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,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,从而明白了“脱鞋挽裤”的含义,知道到了秋天,天气变凉,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。
3.品读课文时,我的问题是:“读了课文,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”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,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。
4.抓住重点段落,通过朗读升华情感。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,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、音乐美——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。
二、读练结合。
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。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。
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,通过不显眼的、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。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:搭石,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。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。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。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。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。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。
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:
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,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。在本节课的最后,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,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,所以一度有点失控。
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,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。